“一季度,包鋼集團在連續3年虧損后,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盈利0.2億元,同比增利14.6億元;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37.58億元,同比增加68.36億元,增長98.76%。”前不久,包鋼集團傳出的“開門紅”捷報令鋼鐵企業備受鼓舞。
“包鋼集團之所以能在長期受困于巨額虧損等重重困難中突圍,除了自身加快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努力等因素外,鋼鐵市場回暖是重要因素之一。”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處副處長劉景春表示。
在全國去產能工作持續發力下,鋼鐵供需結構發生了變化,鋼鐵市場回暖是不爭的事實:一季度,鋼價迎來一波大幅上漲,行業平均鋼材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7.44點。在此行情下,一季度,包鋼集團主要鋼材產品不含稅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639元。
事實證明,全國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而內蒙古在這場鋼鐵行業去產能的硬仗中,大動作讓全國矚目。
2016年8月31日上午,包鋼煉鐵廠火花飛濺。“哧哧哧……”,伴隨著切割機的聲聲作響,曾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立下功勛的2號高爐,因環保、能耗指標已不適應包鋼轉型發展而進入拆除進行時。這是全國鋼鐵行業推進去產能以來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爐,為自治區乃至全國“去產能”提供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2號高爐拆除后,可壓縮煉鐵產能133萬噸,每年可減少煙粉塵排放量2800噸左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7噸左右,大大優化包鋼的產能結構。
自此,內蒙古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進入實質性階段。到2016年底,內蒙古退出鋼鐵產能291.25萬噸,涉及企業5戶,完成年度任務的114%。
“ 2016年,內蒙古較好完成了國家下達任務,去產能工作進度、質量走在全國前列。”去年12月30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鄭重宣布。
內蒙古去產能工作的砥礪奮進,為內蒙古鋼鐵行業轉型發展騰出空間,開啟了以產業延伸化解過剩產能的新時代。
——包鋼稀土鋼板材冷軋項目全面投產,填補中西部產業空白的重大項目,徹底終結了內蒙古鋼鐵企業不能生產高端汽車板材的歷史。項目達產后,能夠化解數百萬噸粗鋼過剩產能,冷軋產品噸鋼售價比熱軋產品提高1000元左右。
——全球最大的鋼軌生產基地、稀土鋼生產基地在包頭市的全面建成,標志著內蒙古已形成“粗鋼—特鋼”“鋼材—高鐵鋼軌”“鋼料—稀土鋼板材”等高端產業鏈,內蒙古踏上以鋼鐵、稀土深加工消減過剩產能的新征程。
毋庸置疑,內蒙古在完成全國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任務中,貢獻了重要的力量,也有力地促進了內蒙古鋼鐵企業脫困發展、增產增效、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