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2年凈利潤負值后被實施退市風險提示、籌劃重組近1年后失敗,*ST重鋼(601005)的窘境越來越無法掩蓋。
5月10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接到重慶仲裁委員會(2017)渝仲字第706號參加仲裁通知書,申請人重慶市爆破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重慶爆破”)與被申請人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已經由仲裁委員會受理。
據*ST重鋼對上述案件的情況說明,兩家公司之間的合同于2012年3月20日簽訂,2014年8月5日完成結算審核,審定結算造價為7584萬元。截至現在,*ST重鋼尚未支付的工程款余額為163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一天,也就是5月9日晚間,*ST重鋼也發布過一則重大訴訟事項公告。近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原告重慶渝商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渝商”)與被告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公告顯示,*ST重鋼對重慶渝商的欠款余額為9589萬元,欠款主要來自于產品購銷。
這就意味著,*ST重鋼接連被追討欠款超1億元。加上最近兩次公布的訴訟事件,*ST重鋼在2017年已遭遇3次重大訴訟、仲裁事件。此前的4月21日,尚未戴帽的重鋼曾公告稱,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法院已受理原告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原重工”)與被告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中聯重科物料”)、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重慶鋼鐵案涉1214.7萬元貨款。
實際上,*ST重鋼自2010年以來長期在虧損邊緣掙扎。有業內人士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oer.cn)表示,“2017年鋼鐵去產能的重點之一是處理 僵尸企業 ,重鋼就是典型的 僵尸企業 ,長期靠政府輸血維持。”
*ST重鋼母公司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重鋼集團”)是重慶市最大的鋼鐵集團,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前身為1890年清政府創辦的漢陽鐵廠。
翻看*ST重鋼歷年業績報告,2010年凈利潤為1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2584萬元,當期政府補助1071萬元、無償使用重鋼集團相關資產1.53億元;2011年凈利潤-14.71億元;2012年凈利潤為988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18.68億元,當期政府補貼達20億元;2013年凈利潤為-24.99億元;2014年凈利潤為5143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25.36億元,當期政府補貼為9.23億元;2015年凈利潤-59.8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93億元,當期政府補貼達9.69億元。2016年凈利潤-46.86億元。
也就是說,近兩年虧損超百億元的*ST重鋼,若沒有當地政府補貼,早在5年之前就應該被戴帽。
危難之際,*ST重鋼曾一度寄希望于重組,并準備“鋼鐵換金融”。
*ST重鋼于2016年6月2日起停牌,原因即重慶市國資委籌劃重大事項。此后的8月30日,重組對象浮出水面,*ST重鋼與控股股東重鋼集團和重慶渝富控股(渝富控股持有渝富集團100%股權)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
根據此前公告,重組框架方案將至少包含兩項主要內容: *ST重鋼擬出售鋼鐵業務相關資產;擬收購經過整合后的渝富集團涉及金融、產業投資等領域的優質資產。渝富集團實際控制人為重慶市國資委。
不過,5月2日晚間,停牌近一年的*ST重鋼發布公告稱,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ST重鋼給出的理由包括,一方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較為復雜,擬置出鋼鐵資產涉及債務規模大,債權人眾多,涉訴債務情況復雜,經與債權人進行溝通,公司尚未能就重組方案與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另一方面,擬置入的渝富集團主要資產涉及相關監管政策的要求,在目前監管政策下,擬置入資產方案難以滿足境內外兩地監管要求,且資產剝離所涉及的審批和操作程序較為復雜,需分別履行國有資產監管管理部門、金融及證券行業主管部門等監管審批,并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銜接工作。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監管規定和要求,預計本次重組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與交易相關各方就重組方案達成一致并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
至此,*ST重鋼耗時近一年的重組正式宣告終止。重組失敗后,*ST重鋼或面臨重整命運。
此前的4月24日,*ST重鋼收到債權人重慶來去源商貿有限公司(下稱“來去源公司”)發出的《通知書》,來去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償其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
*ST重鋼母公司重鋼集團已于5月2日召開董事會就*ST重鋼被債權人申請重整事項進行了專項研究,同時向重慶市國資委進行了匯報。重鋼集團還稱,理解并支持*ST重鋼進行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