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省內鋼鐵產能調整的重要步驟,隸屬于山東鋼鐵集團的濟鋼集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再次加速。
5月16日,山東產權交易所連續發布7個與濟鋼有關的意向掛牌公告。這7家濟鋼集團的權屬企業,將吸引近3億元社會資本,并分別設立股份制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掛牌的7家公司,均將面向社會資本增資,其中3家企業給予社會資本的持股上限為60%,4家公司還將允許職工入股。
在一位熟悉濟鋼的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將濟鋼產能向沿海轉移,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權屬企業混改,以此發展輔業,將有利于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促進轉型。
7家濟鋼權屬公司謀轉型在山東省內鋼鐵產能調整的關鍵時刻,身為山東老牌國企的濟鋼集團,欲為旗下權屬公司引入“戰投”。
上述掛牌信息顯示,7家企業分別是濟南薩博特種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薩特種車)、濟鋼冷彎型鋼公司(以下簡稱濟鋼型鋼)、濟南鋼城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鋼礦業)、濟鋼集團商業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鋼商貿)、山東濟鋼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鋼物流)、濟鋼環?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濟鋼環保)、濟南鮑德氣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鮑德氣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7家企業分布在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但招商方案中,這些企業將探索包括城市礦山主題公園、溫泉度假村等在內的文化旅游項目。
在金聯創市場分析師弭澎琦看來,伴隨著濟鋼產能向日照方面轉移,這7家位于濟南的企業,都面臨著轉型,探索文化旅游項目,也是自我變革的一種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在經營范圍上的轉型,上述7家企業在引進投資后,在持股以及控股權的轉變,則更為大膽。
掛牌信息顯示,7家公司均將面向社會資本增資,其中博薩特種車、濟鋼型鋼、濟鋼礦業、濟鋼商貿等4家公司還將允許職工入股。
比如,博薩特種車擬將注冊資本從2000萬元增加至3500萬元,戰略投資者和公司職工將按1:5的比例出資7500萬元,其中1500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占比42.86%
與此同時,在持股比例上,濟鋼物流、濟鋼環保、鮑德氣體擬引進資金占注冊資金額的10%~60%,具體出資比例另行商談。也就是說,改革給予社會資本的持股上限為60%。
濟南生產線年底前將停產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混改標的中不乏部分優質資產。比如,鮑德氣體是山東省四家醫用液態氧生產商之一,去年底時的資產總額為7.17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3.49%。
此外,濟鋼型鋼混改后測算年營業收入為2.4億元,凈利潤為50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該企業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橋梁、鋼結構、汽車、鐵道車輛、船舶、工程機械、輸電鐵塔等領域。
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伴隨著濟鋼部分鋼鐵產線搬遷轉場,職工要分流轉崗,這事實上也是一次重大轉機,引入社會資本以便公司更好地輕裝上陣。
山東省政府在2016年11月19日出臺的《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工作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明確,“堅定不移的調整濟鋼、做強萊鋼、突破日照”。
事實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隨著國家鋼鐵產業重心從內陸開始向沿海傾斜。濟鋼的產能也在逐年大幅縮減,從2007年1200多萬噸降至2015年600萬噸。
今年2月,山東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山東省正在積極推進濟鋼產能調整和山鋼轉型發展,確定2017年底前,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生產線全部停產。
與此同時,山鋼集團重點打造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也在快馬加鞭。來自山鋼集團的數據顯示,自正式開工建設至今年4月底,日照項目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
山鋼集團公眾號厚道山鋼顯示,今年8月10日,日照項目1號高爐具備點火條件,煉鋼1號2號轉爐具備熱試條件,熱軋生產線具備軋鋼條件。
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山東鋼鐵的產能主要在內陸,僅鐵礦石運輸成本一項,可能每噸就多出70元左右。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由于山東省鋼鐵產能以內陸布局為主,而沿海布局滯后,省內90%鐵礦石依賴進口,致使鋼鐵企業的運輸費用每年增加65億元左右。
在多位山東業內人士看來,日照項目建成后,單從運費上,就能為山東鋼鐵節大量資金成本,在行業“寒冬”中,這將對山東鋼鐵盈利有立竿見影的效果。